9.传感器自动清洁装置和防护:由于传感器长期处于水体中会被异物遮挡和鱼啃食造成损坏和数据异常,需要配备防护桶和自动清洗装置,以保证传感器的高效使用。
这类仪器可同时检测多个关键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重金属等,能快速给出准确的检测结果,操作相对简便,适用于现场实时检测。市面上有多种品牌和型号可供选择,例如KNF-2002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精度较高,稳定性好。
2.在线水质监测传感器:
2.1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水温,常见的有热敏电阻式和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长期稳定地安装在养殖水体中持续获取水温数据,通常水质传感器内置的温度传感器,亦可不必单独购买。
2.2 pH 传感器:基于玻璃膜电位原理等技术,能够精确测量水体的 pH 值,如国内厂家生产的KNF-101Pro型pH传感器,优点是可更换的ph侦测头,为后续更换节省了大量费用和时间。
2.3溶解氧传感器:如荧光法溶解氧传感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无需频繁校准、测量精度高的优势,可在复杂的养殖水体环境下准确监测溶氧量,如国内厂家生产的KNF-103A型溶解氧传感器,优点是可更换的侦测头(溶氧帽),为后续更换节省了大量费用和时间。
2.4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针对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相应离子的浓度,比如氨氮离子选择性电极可准确测量水体氨氮含量,如国内厂家生产的KNF-107B型氨氮硝酸盐传感器,KNF-107B优点是可更换的侦测头(铵离子电极和参比电极),为后续更换节省了大量费用和时间。
3.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1.可将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收集、整理,并通过有线(如 RS485、以太网等)或无线(如 4G 等)通信方式传输到远程的监控平台或APP,方便养殖户远程查看和管理。
三、监测频率设定
1.实时连续监测指标:
1.水温、溶氧量等变化相对较快且对水产养殖生物影响重大的指标,建议采用在线传感器进行实时连续监测,以便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溶氧量一旦低于设定的安全阈值,可立即启动增氧设备。
2.定期监测指标:
1.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可每隔 1-2 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在养殖初期、换水后、投喂后等关键时段适当增加监测频次,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安全。
2.硬度、盐度等相对变化较缓慢的指标,每天监测
1-2 次即可满足养殖管理需求,但在调整养殖用水来源或进行水质调控操作后,也需要及时检测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四、水质调控措施配套
1.增氧设备调控:
1.依据溶氧量监测数据,当溶氧量低于设定的适宜值时,自动或手动启动增氧机、微孔曝气设备等,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保障水产动物呼吸所需。
2.换水系统调控:
1.若检测到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或者水体的 pH 值出现较大偏差等情况,通过换水系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换水,排出部分旧水,引入经过处理、水质达标的新水,以改善水质状况。
3.酸碱度调节:
1.当 pH 值过低时,可适量添加生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进行调节;pH 值过高时,则使用有机酸、盐酸等酸性物质来调整,使 pH 值维持在适宜的养殖区间内,调节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控制添加量,并持续监测,防止调节过度。
4.生物处理措施:
1.向养殖水体中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等相对低毒的物质,同时参与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维持水质的稳定和良好状态。
五、数据管理与分析
1.数据存储:
1.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所有监测到的水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可按照时间、养殖池编号、监测指标等维度进行归档,方便后续查询和调用。
2.数据分析:
1.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历史水质数据进行分析,例如绘制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养殖阶段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而预测水质变化趋势,提前做好水质调控的准备工作。
2.对比不同养殖池的水质数据,找出养殖效果好与差的养殖池在水质方面的差异,总结经验,优化养殖管理措施。
六、预警与应急机制
1.预警设置:
1.根据各水质指标的安全阈值,在监测系统中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当水质指标接近或超出预警值时,系统通过短信、APP 推送消息、声光报警等多种方式及时通知养殖户,以便快速做出反应。
2.应急预案制定:
1.针对不同的水质异常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例如在出现严重缺氧情况时,除了启动增氧设备外,还需准备备用电源,防止因停电导致增氧中断;若发生水质污染导致大量水产动物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对养殖水体进行紧急处理,如加大换水力度、投放解毒药物等,同时联系专业的水产兽医进行诊断和救治。
通过以上全面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解决方案,能够精准掌握水质状况,及时调控水质,保障水产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咨询热线
13926579015